四川大邑县发现新物种:华西颈斑蛇。
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发现新物种:华西颈斑蛇。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传来重要科研成果科研团队在大邑县西岭雪山和峨眉山等区域首次确认发现蛇类华西颈斑蛇(Plagiopholis pluvialis)。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颈斑蛇属近百年来的分类学空白,更凸显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战略地位。
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等研究团队在大熊猫公园成都片区和峨眉山海拔700-1900米的密林中,发现一批体长80厘米左右的无毒蛇。其颈部独特的倒“V”形斑纹与橄榄色背鳞引发关注。
经标本比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福建颈斑蛇(Plagiopholis styani)相关标本及基因序列,确认该蛇为独立种,且为颈斑蛇属近百年来首个新种。该成果已于本月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调查数据显示,华西颈斑蛇主要分布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和峨眉山等区域,海拔744米至19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调查记录显示,该物种具有典型的日行性特征。
雨屏带新证:生物多样性“活化石”
作为横断山脉东麓的生态屏障,华西雨屏带年均降水超2000毫米,孕育了中国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华西颈斑蛇的发现,为这一区域的物种名录增添了关键一环。印证了华西雨屏带作为生物演化“热点”的科学价值,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守护地球生命共同体中的战略价值。
随着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强,这片神秘的华西雨屏带有望揭开更多生物演化的未解之谜。
(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公众号)
© 版权声明
商娱网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自于互联网或为商娱网用户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原作者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商娱网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商娱网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