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逝世,享年98岁

  享年98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逝世,享年98岁。

  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弱相互作用】

  李政道在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多,涉及弱相互用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二分量中微子理论、弱相互作用的普适性、中间玻色子理论以及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CP破坏等重要研究成果。他与杨振宁、罗森布鲁斯合作,提出了普适费米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后来李政道把这种粒子称为W±(W是“弱”的英文字头)。1961年,李政道基于幺正性的要求,得出W粒子的质量上限为300吉电子伏;基于弱电统一,估计出W的质量为30吉电子伏。他和杨振宁还提出了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6年6月,写出了题为《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守恒吗?》的论文。10月份在《物理评论》中以《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为题目发表。该突破性工作,彻底解放了人类对于物理世界最基本结构的思想,并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李政道将弱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思想推广到其他物理过程中,成为20世纪60年代粒子物理学占统治地位的主题之一。

  
【科研综述】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54年,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70年代以来,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论、提出反常核态的概念、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把时间作为分立动力学变量并进而建立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倡导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和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和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倡导建立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和建设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

  (综合自百度百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