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为“世界无线电日”看看无线电的发展历史。

干货知识6个月前更新 商娱网
107 0 0

2月13日为“世界无线电日”看看无线电的发展历史。
2025年2月13日,全球迎来了第十四个“世界无线电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为“无线电与气候变化”。

说起无线电,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很神秘,脑海中浮现的是影视剧中战士坐在电台前收发、破译信息的场景。实际上,无线电并不神秘,我们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日常使用的手机通信、出行乘坐的铁路航空,这些都离不开无线电技术的支撑;汽车雷达、卫星导航、遥控钥匙、蓝牙耳机、无线WLAN等等,也都运用了无线电技术。可以说,无线电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其独特的传输方式和灵活的应用方式使得它在现代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究竟什么是无线电呢?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电磁波的概念。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首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世界上所有物体都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能够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真实存在。而无线电波就是电磁波的一种,频率在3000GHZ以下不经人工波导而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就称为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正是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载体,来进行信号传播的技术。

无线电又是怎么实现信息传输的呢?可以借助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理解:当我们在平静的湖面投掷一块石头时,水波就会逐渐扩散至远方,想象一下,如果这些水波能够承载信息呢?是不是随着波纹的扩散,信息也随之传递到了另一端。无线电技术正是如此,无线电波能够在空气或真空等自由空间中传播,我们只需在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上加载所需信息,便能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当然,最开始我们只能传输简单的摩尔斯电码,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物联网等各种无线电技术新运用不断出现,颠覆着我们的想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无线电是世界上受众最广泛的大众媒介,全球95%的人口都可以接收无线电信号。因其成本低、覆盖范围广,在应急通信和灾难救助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引起人们对无线电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无线电日这一活动,呼吁所有国家主管部门、广播协会、非政府组织、媒体机构及大众一起庆祝这一节日。值此特殊日子,我们倡导:认识和珍惜无线电频谱资源,共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让无线电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世界无线电日历史

世界无线电日(World Radio Day)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旨在庆祝无线电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重要性,宣传无线电在信息传播、促进文化多样性及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设立背景:无线电是世界上受众最广泛的大众媒介,全球 95% 的人口都可以收听无线电广播。为了表彰无线电在通信、信息传播及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贡献,2011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6 届大会决定将每年的 2 月 13 日设立为 “世界无线电日” ,该日期是联合国电台于 1946 年成立的日子。
宗旨及意义:这一节日旨在强调无线电在应急通信、灾难救援等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同时鼓励电台在促进教育、文化多样性和言论自由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庆祝世界无线电日,教科文组织努力提高公众对无线电在塑造现代社会中作用的认识,并鼓励全球范围内电台之间的国际合作。
历年主题
2024 年:信任广播(Trust Radio),强调在当今社会,广播作为可靠信息源的重要性。
2023 年:无线电和孤立与边缘化群体(Radio and isolated and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旨在强调无线电。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